美国的开国元勋和“金融之父”:亚历山大·汉密尔顿
题引
亚历山大·汉密尔顿(Alexander Hamilton,1755-1804),美国政治家、经济学家,参加了美国独立战争,曾担任“美国国父”华盛顿(George Washington)的副官。他是《美国宪法》的起草人之一,并代表纽约州签署《美国宪法》。
汉密尔顿是美国首任财政部长。他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财政政策,成功挽救了美国政府的财政危机,并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银行体系,为美国的金融和工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被誉为“美国金融之父”。
非常非常可惜的是,1804年汉密尔顿在一场决斗中重伤而亡,年仅49岁。
汉密尔顿
本文简要介绍了汉密尔顿的生平,汉密尔顿在经济和金融领域的重要贡献及其相关的经济政治观点。
汉密尔顿:苦寒出身的资产阶级代言人
汉密尔顿的人生经历可以证明,所谓的“阶级固化”都是相对的。
汉密尔顿不仅出身于苦寒家庭,而且还是私生子。在他10岁时,母子俩就被他的父亲遗弃。母亲经营的小商店很难维持生计,13岁时母亲去世。幸运的是,依靠朋友们的接济和自己的顽强毅力,他成功入学国王学院(注:哥伦比亚大学的前身),并提前完成学业,通过律师资格考试。
美国独立战争爆发后,汉密尔顿毅然参军,取得战功后于1777年擢升为陆军中校,并担任华盛顿参谋部的副官长达4年。这是他政治生涯的转折点。1780年,他与当时纽约名门望族斯凯勒将军(Philip Schuyler)的女儿结婚,完成华丽转身,跻身上流社会。
独立战争后,他积极推动美国制宪会议的召开,并代表纽约州签署《美国宪法》。此后他与詹姆斯·麦迪逊(James Madison,后当选美国第四任总统)、约翰·杰伊(John Jay)一起积极在报纸上撰写文章宣传解释新宪法。
汉密尔顿的文章大力宣扬美国“三权分立”的总统制。他提出,国家权力应集中于联邦政府,行政权力不应属于集体而应当属于总统一人。后来,这些文章被汇编为《联邦党人文集》。(注:《联邦党人文集》在美国政治文献中的地位仅次于《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
汉密尔顿在推动《美国宪法》获得各州批准的斗争中“作出了最伟大的贡献”。1789年,美国共和制的联邦政府正式成立,华盛顿当选第一任总统。当时年仅34岁的汉密尔顿被任命为首任财政部长。
当时美国的国库空虚、负债累累,政府信用濒临崩溃。汉密尔顿采取了一系列重要的经济政策,包括建立美国的金融体系,推动工业发展,建设基础设施,巩固联邦财政,为美国经济的早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尤其是在金融领域,1789年汉密尔顿就任财政部长时,美国在金融领域几乎一无所有。到1795年他卸任时,美国已初步建立现代金融体系。欧洲投资者给予美国国债以最高信用评级。欧洲资金源源不断流入美国,推动了美国经济的迅速崛起。
汉密尔顿的经济思想集中体现在他向国会提交了四份重量级的报告之中。这四份报告是:《关于公共信用的报告》(1790)、《关于国家银行的报告》(1790)、《关于制造业的报告》(1791)和《关于建立铸币厂的报告》(1794)。
(注:1790年12月,汉密尔顿还提交了征收消费税的报告。虽然这有助于结束各州不同税则,构建全国统一的税收制度,但因为加重了农民的税赋,在一些州引起了激烈的反抗。)
汉密尔顿还是美国政党制度的缔造者之一。他创建了联邦党,主张增强联邦政府的权力,政治理想是将美国建设成以发达的工商业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强国;托马斯·杰斐逊(Thomas Jefferson,美国第三任总统)和詹姆斯·麦迪逊创建了民主共和党,强调各州的权力,政治理想是以农业为基础的民主共和国。
在政党政治的争斗中,汉密尔顿与民主共和党的阿伦·伯尔(Aaron Burr,美国第三任副总统)产生了激烈的冲突。几次竞争的失败让伯尔大为恼怒,邀约汉密尔顿按欧洲上层社会传统进行决斗。汉密尔顿同意了决斗。
按照决斗规则,汉密尔顿先开枪,但他的子弹偏离伯尔很远,而伯尓一枪命中汉密尔顿的右胸。汉密尔顿第二天就身亡,年仅49岁。
美国政治家,曾三次担任国务卿的丹尼尔·韦伯斯特(Daniel Webster,1782-1852)评价说,“汉密尔顿创建的金融体系,是美国繁荣富强的神奇密码。他叩开信用资源之门,财富洪流立刻汹涌澎湃。美国人民满怀感恩之情,世界人民满怀敬畏之心。丘比特拈花一笑,智慧之神翩然而至,那是我们钟爱的希腊神话。然而,汉密尔顿创造的金融战略比希腊神话还要美妙、突然和完美。他那不可思议的大脑灵机一动,整个美国金融体系就应运而生。”
20世纪20年代,柯立芝(John Coolidge)总统期间,决定将汉密尔顿的头像印在美元10元纸币上以示纪念。美国的权威期刊《大西洋月刊》2006年邀请专家评选的美国最具影响力人物中,汉密尔顿排在第5位。
美元10元纸币
统一国债市场,重塑国家信用
汉密尔顿在《关于公共信用的报告》中指出,一个国家要在紧急情况下能够筹措到资金,且借贷条件较为有利,最根本的是要建立良好的信用,而证明良好信用的唯一办法,就是由联邦政府承担所有旧的债务。他说,“(恢复公共信用)这个问题实质上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生死存亡的问题”。
他所说的“旧债”是指独立战争期间发行的公债。在战争胜利和建国后,这些债券的原持有人,或者由于生活所迫,或者由于对债券偿还没有信心,大多以远低于票面价值的价格卖给了颇有财力的投机者。有资料显示,投机商的购买价格通常只有票面价格的15-20%,甚至低到5%。
早在汉密尔顿担任财政部长之前,他在给华盛顿的一封信中就说:“我们取得了巨大进展,即计划在几个州建立用于支付军队欠饷等的公共债务。这是重建公共信用的唯一途径。另外如果还得进行战争,它将使我们能够通过国外借款而继续作战。”
汉密尔顿的具体建议是:
1. 将联邦债务和州债统一纳入偿还范围。
2. 无论债券持有人是原始购买者还是投机者,统一按票面价值进行偿付。
3. 由于当时联邦政府缺乏资金,通过发新债的方式来偿还旧债。
他认为,这个偿债计划可以达到四重目的:
1.营造一种愿景,使美国此后能够便捷地、低成本地通过发债来获取财政收入,扩大政府权力,使联邦得以稳固。
2. 充当政府与财富精英之间的桥梁。利用、驱动和激发财富精英们的贪婪,集合这些人的资金用于联邦政府的公共项目。
3. 树立公共信用。要区分旧债的原始购买者和投机者,必然成本高昂,而且针对不同持有者实行不同偿还方案,必然有损公共信用。与此相反,坚持无差别且足额偿还的原则,有利于增强民众对政府信用的信心。
4. 通过合理发行公债,为尚处于起步阶段的美国工业提供发展的催化剂。
以国务卿杰斐逊为代表的一派反对汉密尔顿的计划。他们认为,该计划扩大了政府的权力,将损害公民自由。
(评注:汉密尔顿的商业经验仅有12岁时在一家店铺当伙计和16岁时因店主生病而代为经营了5个月。通过极富开创性和远见性的偿债计划可以看出,汉密尔顿超出常人的天赋和睿智。)
创建私有化的中央银行-美国第一银行。
汉密尔顿在《关于国家银行的报告》提出了创立国家银行的建议。国家银行的股本中,由国家直接出资约占20%,以发行公债筹资占75%。联邦政府有选举董事的权利,但并不直接管理国家银行。
这体现了汉密尔顿一贯倡导的原则,即国家银行建立在政府与私人联合信用的基础上。政府执行监督的权力,而实际的经营管理委托给代表私人股东利益的董事们。这也展现了他将银行与政府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财政思想。
国家银行由私人掌控,并拥有货币发行权,这一提案再次招致杰斐逊等许多人的反对。但债务问题迫在眉睫,如果没有外国资金的流入,联邦政府的财政危机将进一步恶化,甚至会有垮台的可能。华盛顿最终签署了总统授权,但有效期为20年。
在美国第一银行的帮助下,联邦政府仅用了一年就偿还了三分之二的外债。到1793年,美国的国债在欧洲市场成为信用等级最高的债券,吸引越来越多的国外资本进入美国,有力地支持了美国的经济发展。此外,与一般的中央银行相同,美国第一银行对确保美国金融市场的稳定,促进货币和信贷的流程发挥了重要作用。
1811年,在20年有效期到期时,国会以微弱多数通过关闭美国第一银行的决议。
(注:有趣的是,美国联邦政府因第二次美英战争(1812—1814)而债台高筑,再次面临刚成立时的窘境。掌控国会的民主共和党不得不再走当初联邦党的老路,于1812年通过建立美国第二银行的法案,特许经营还是20年。而此时的美国总统就是当初激烈反对美国第一银行法案的麦迪逊。
美国第二银行的特许经营也仅持续了20年。自1833年开始,美国经历了长达80年的,没有中央银行的自由金融时期。在这个时期发生了五次规模较大的,因挤兑导致银行大规模倒闭的金融危机。中央银行的必要性终于引起了足够的重视。美国参议员奥尔德里奇(Nelson Aldrich)提交了《奥尔德里奇计划》,主张成立统一的中央银行。出于对联邦政府权力过大的担心,他建议中央银行独立于政府,由私人控股和运营。
191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以《奥尔德里奇计划》为基础的《联邦储备法案》。同年12月23日,美国联邦储备系统正式成立。)
统一铸币体系
汉密尔顿提交《关于建立铸币厂的报告》的背景是,联邦政府虽然用美元作为法定货币,但市场上依然流通着大量的英镑等外国货币。而且流通的金银币中掺入廉价金属的现象极为普遍,导致劣币驱逐良币。
他在该报告中强调了统一货币的重要性,“在国家经济事务中没有什么比保持货币单位内在价值的统一更重要的问题了。财产的安全和稳定价值都由此决定。”
汉密尔顿建议采用“金银复本位制”,其主要理由是金和银加起来的数量更多,可以更大限度地扩充货币供给。(注:这次,杰斐逊没有阻止该报告在国会的通过。有意思的事,对铸币有浓厚兴趣的杰斐逊在1792年接管了铸币厂,但他弄得一团糟。)
统一铸币体系的建立,极大地降低了金融贸易的交易成本,促进了金融、贸易和产业的迅速发展。
《关于制造业的报告》
汉密尔顿在这份报告中阐述了发展制造业的重要性,分析了发展制造业的困难和应采取的措施。他指出,“(一个国家)不仅富足,而且一个国家的独立与安全都极大地与制造业的繁荣联系在一起”。制造业不仅是保证美国政治上真正独立的基础,也是国家军事强大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维持整个国家联合统一的纽带。
发展制造业的好处包括:促进劳动分工;更多地使用机器;拓展就业;鼓励移民;开发智力和培养性情;为企业开拓大量并且多样化的事业领域;为剩余农产品创造稳定并且大量的新需求。
而且,发展制造业对农业也有好处。他在报告中展望了这样的前景:将南方的原料运到北方的工厂加工,南方可享用北方生产的工业品,这样南北都不用再依靠跨大西洋的贸易了。
虽然美国发展制造业面临劳动力缺乏、资金短缺等困难,但可以实行劳动分工,以妇女和儿童补充劳动力不足,通过银行吸收外资以弥补资金短缺。
他认为,对发展制造业应采取关税保护政策,“保护是一个武器,不是一种原则”。他提倡通过限制进口和提高关税来保护美国制造业,用补助金和奖励金制度鼓励创办新企业,并保护商人对“幼稚产业”的投资。他还建议政府引导美国商人由可轻松盈利的商品交换领域转向预期高盈利的制造业领域冒险。
当时国内外对农产品的需求很旺盛,快速发展制造业的条件还不成熟。美国南部以农业为主,汉密尔顿的报告招致这些地区议员的强烈反对。该报告成为汉密尔顿四份报告中唯一没有获得通过的报告。
汉密尔顿没有错,只是他的工商业立国思想太超前。到近40年后的1830年代美国工业革命兴起时,人们才意识到这份报告的巨大价值。汉密尔顿有意扶持商业和金融资产阶级,是美国建国初期的资本主义代言人。
我国学者伍山林评价说:“这份报告代表了汉密尔顿治国方略的最高成就”。其主要理由有三:
1. 对国民经济结构变迁做出了前瞻性预测;
2. 打破了贸易理论中的比较优势说;
3. 为后起国家追赶先进国家,提供了一条可供选择的道路。
汉密尔顿主义和杰克逊主义
汉密尔顿深受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的影响,赞同三权分立和制约平衡论。他主张适度削弱立法权,增强行政权和司法权,而且让各部门的权力有局部重叠,以有效发挥制约和平衡作用。
同时,他又受到霍布斯(Thomas Hobbes)和休谟(David Hume)等古典政治哲学家和加尔文主义人性观的影响,形成了“性恶论”的基本观念,认为必须将“人性恶”直接作为制度存在和建构政府的政治哲学,并强调精英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他对普罗大众缺乏信任,主张通过“以恶制恶”的方式建立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式的资产阶级政府,由富有的、显赫的贵族永久地掌握政权,引导私人利益导向公共利益。由此形成了汉密尔顿的联邦共和主义形式的国家主义思想。
汉密尔顿认为,联邦政府应当采取间接民主的代议制,人民通过自己的代表行使主权。他主张由大土地所有者、新兴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中的精英担任议会代表。他将代议制和联邦制相结合,突破了共和主义只能在狭小的国家施行的传统观念,为将美国建成人类历史上最大的、跨种族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做出了巨大贡献。
与汉密尔顿主义相反,杰斐逊主义的核心理念是自由主义和人文主义。杰斐逊的自由主义思想来源于英法的启蒙思想,尤其是“自由主义之父”约翰·洛克(John Locke)。
他在起草的《独立宣言》中写道:“我们认为下面的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他们被造物主赋予他们所固有的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有生命、自由及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才在人们中间成立政府,而政府的正当权力则得自被统治者的同意;如果遇有任何形式的政府损害这一目的,人民就有权利改变或废除它,并且成立新的政府。”
在经济领域,杰斐逊倡导农业经济模式,而汉密尔顿主义倡导工商业经济模式。
汉密尔顿坚信,在不远的将来,工商业,尤其是工业,一定会成为经济的主要支柱。未来的美国一定是一个由制造业、贸易和城镇化共同驱动的商业共和国。然而当时的美国经济完全依靠农业,农业人口占90%,只有不到5%的人居住在城市。
他在《联邦党人文集》中的一段论述也很有价值:一个商业为本的共和国可以收获更多成功,银行家可以把资金投入使用效率最高的领域,企业家可以发明出新的机器。经济的发展也将促进社会品行的进步—原本受出身限制而只能在田地里劳作的农民,将获得充分开发个人能力的机会。
(评注:单纯从这一角度来说,汉密尔顿主义更符合历史发展潮流。当然,这并不是说,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就一定是公平公正的。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但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也承认,“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所以说,历史不是浪漫的,而是鲜活的、现实的。)
【后记:在汉密尔顿因决斗而身亡后,纽约州最高法院用黑布覆盖法官席,纽约银行大厦蒙上了黑纱,纽约民众不约而同佩戴黑袖章,街道上挤满了服丧的人,纽约商人在国葬当天关闭了所有店铺,以此表达对这位杰出市民,美利坚合众国伟大领袖的敬意。
2015年8月6日,音乐剧《汉密尔顿》在美国百老汇首演大获成功。该剧赢得美国托尼奖、格莱美奖、普利策奖,以及英国劳伦斯·奥利弗奖等众多奖项。
该剧的开场,伯尓唱到:“一个私生子、孤儿、苏格兰佬和荡妇的儿子,被上天扔进加勒比某个无名之地,贫穷、肮脏。他是怎样成为一位英雄、一名学者?”(原文:How does a bastard, orphan, son of a whore and a Scotsman, dropped in the middle of a Forgotten spot in the Caribbean by providence Impoverished, in squalor Grow up to be a hero and a scholar?)
开场的第三分钟,伯尔大声向观众宣布:“而我?我是那个枪杀他的该死的蠢货。”(原文:And me? I'm the damn fool that shot him.)这里点明了“汉密尔顿是英雄,伯尔是罪人”的价值判断。
我猜想,假如美国人了解中国传统的话,可能会考虑在纽约圣三一教堂的汉密尔顿墓地旁塑造一尊伯尓的跪像,以表示忏悔。】
探索篇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