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康熙年间10 大重臣 1、 赫舍里・索额图 2、纳兰明珠 3、姚启圣
1、 赫舍里・索额图
索额图,满洲正黄旗人,是康熙朝举足轻重的重臣。起初担任侍卫,凭借自身能力逐渐成为康熙的心腹。他在协助康熙铲除权臣鳌拜、平定三藩之乱的过程中,功勋卓著。此后,他担任大学士等重要职务,深度参与朝廷重大决策。在外交方面,索额图率领使团签订《尼布楚条约》,有力地维护了国家领土完整。然而,随着权力日益增大,他开始结党营私,与纳兰明珠一派展开激烈党争,严重影响了朝政的稳定。后期,索额图支持太子胤礽,甚至卷入篡位阴谋,最终被康熙幽禁,直至死亡,其家族也随之衰落。
2、纳兰明珠
纳兰明珠,出身叶赫那拉氏,是康熙朝的重要大臣。他最初以侍卫身份起步,凭借卓越的才能升任内务府总管,深受康熙赏识。在政治主张上,他坚决主张撤藩,积极参与平定三藩之乱,立下赫赫战功。在收复台湾一事上,他支持并力主固守,为维护国家统一做出了重要贡献。此外,在抗御沙俄的过程中,他参与《尼布楚条约》的谈判,为奠定东北边境的和平局面发挥了关键作用。纳兰明珠曾任武英殿大学士,一时间权倾朝野。但后来因结党营私遭到弹劾,逐渐失势,淡出政坛。
3、姚启圣
姚启圣,浙江会稽人,隶属于汉军镶红旗,是康熙年间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曾担任通州知州、香山知县等职,却因擅自开放海禁而被削职。三藩之乱爆发时,姚启圣率领儿子投军,屡立战功,先后升任福建布政使、总督,并成功收复福建沿海诸岛。他提出 “平海十疏”,大力发展水师,积极招抚郑军,为收复台湾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他力荐施琅,并全力支持其收复台湾的行动。尽管姚启圣功劳巨大,却未得到应有的封赏,但其贡献在历史上不可磨灭。1683 年,姚启圣病逝。
4、 于成龙
于成龙,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人。他的科举之路颇为坎坷,45 岁才出任广西罗城知县。在任期间,他致力于整顿治安、发展经济、兴办教育,深受当地百姓的爱戴。此后,他先后升任四川合州知州、湖广黄州府同知,积极招民垦荒,严厉打击盗匪,极大地改善了民生。三藩之乱时,于成龙成功平定叛乱,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升任福建按察使后,他整顿司法,保护百姓免受海盗侵扰。后来,他担任直隶巡抚、两江总督,大力整顿吏治,减轻百姓赋税,始终与民同甘共苦。1684 年,于成龙病逝,享年 67 岁。百姓悲痛哀悼,康熙赐谥 “清端”,称赞他为 “天下第一廉吏”。
5、 陈廷敬
陈廷敬,山西阳城人,是康熙朝的文渊阁大学士,同时也是著名的诗人和学者。他年少时便聪慧过人,19 岁考中进士,进入翰林院,深受康熙赏识。在其仕途中,历任多个重要职位,贡献卓越。例如,他提议减轻铜税,严厉打击贪污腐败,有效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发展。此外,他还主持编纂了《康熙字典》等重要典籍,展现出深厚的文学造诣。陈廷敬一生廉洁奉公,生活简朴,对子孙的教育也极为严格,其后代中没有出现一个贪官。他为人稳重,从不参与党争,与权臣始终保持适当距离。1712 年,陈廷敬病逝,享年 74 岁,康熙赐谥 “文贞”,赞誉他为 “全人”。
6、 李光地
李光地,福建人,是康熙朝的重臣。他年少时被誉为神童,后来考中进士,开启了仕途生涯。三藩之乱期间,他坚决拒绝叛军的招揽,并秘密向清廷传递情报,为平定叛乱提供了关键信息。然而,他在论功行赏时独占功名,这一行为成为他人生中的污点。之后,他积极参与收复台湾的行动,建议康熙重用施琅,为收复台湾做出了显著贡献。李光地精通程朱理学,主持编纂了多部典籍,对理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在治理黄河方面,他也颇有建树,有效缓解了水患,促进了农业发展。李光地的官场生涯起伏不定,曾多次遭到贬职和弹劾,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道德争议。但康熙帝始终对他信任有加,称赞他 “谨慎清勤”。1718 年,李光地病逝,谥号 “文贞”,其一生功过并存。
7、 佟国维
佟国维出身佟佳氏家族,在清朝康雍乾三朝都有着强大的势力。顺治年间,他被授予 “一等侍卫”,康熙九年升任内大臣。三藩之乱时,他识破吴应熊的阴谋,成功平定叛乱。后来,因为女儿入宫,他被封为 “一等公”。康熙二十九年,佟国维跟随康熙征讨噶尔丹,起初取得胜利,但后来因指挥失误受到处罚。不过,他后来再次打败噶尔丹,官复原职。康熙四十七年,在太子废立一事上,他支持胤禩,结党营私,遭到康熙的斥责并被罢职。之后,他写了 “忏悔信”,配合康熙抓捕胤禩,从而保住了自己。康熙五十八年,佟国维去世,康熙并未赐予谥号。雍正即位后,因其子隆科多拥立之功,追赠佟国维为太傅。
8、 富察・马齐
富察・马齐,作为清朝三朝元老,出身满洲镶黄旗。康熙年间,他凭借家族背景和自身出众的才能,从工部员外郎开始,一路升迁,历任多个要职,最终成为武英殿大学士。在担任山西巡抚期间,他政绩斐然,获得康熙的高度评价。他曾公正地查处湖广巡抚张汧案,一时间名声大震。在中俄边界谈判中,他充分展现出政治远见。康熙末年,他卷入夺嫡之争,一度遭受挫折,但后来得以复职,此后专心处理政事。雍正继位后,马齐继续受到重用,参与中俄条约的交涉。乾隆年间,他以 84 岁高龄退休,四年后去世,享年 88 岁,乾隆赏赐银两为其治丧。
9、 郭琇
郭琇,山东即墨人,康熙年间进士。他最初在仕途上默默无闻,后来得到江苏巡抚汤斌的赏识,被擢升为江南道监察御史。郭琇以敢于直言著称,他先后弹劾权臣明珠、靳辅等人,揭露他们的腐败行为,震动朝野。他的奏疏详细罗列罪名,最终导致明珠集团倒台,郭琇也因此获得 “直声震天下” 的美誉。然而,由于政敌的陷害,他的仕途坎坷,多次遭到弹劾和降职。康熙南巡时,念及他的功绩,重新起用他为湖广总督。在任期间,他体恤民情,深受百姓爱戴。最终,因疾病缠身,又遭到弹劾而被革职,病逝于即墨。
10、 王掞
王掞,江苏太仓人,康熙年间进士,官至文渊阁大学士。他出身官宦世家,才华横溢,是康熙、雍正两朝的重臣。王掞曾担任太子胤礽的老师,对太子倾注了大量心血,师生情谊深厚。胤礽被废后,王掞冒死进谏,极力保太子,充分彰显了他的忠诚。他主张嫡长子继承制,担忧废除太子会引发夺嫡之争。康熙复立胤礽后,王掞再次辅佐太子,但太子最终还是被废。此后,王掞仍多次上奏请求释放胤礽,最终触怒康熙,被贬官。雍正即位后,王掞为巩固皇位,逼死康熙妃子郑春华,之后自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