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误解了2000多年:诡辩学祖师公孙龙和他的白马非马说
你或许听说过“白马非马”,但你知道它的意思吗?
“白马非马”的观点,是战国末期的公孙龙提出的。
公孙龙出生于赵国,是诸子百家中名家的代表人物。名家善于辩论,公孙龙更是被后世称为诡辩学的祖师。
公孙龙早期主张反战和兼爱的观点,并且通过辩论说服了赵国的惠文王。他长期作为平原君的门客,得到平原君的重用。
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公孙龙因为善于辩论而得到平原君的重用,也因此后来在和阴阳家邹衍的辩论中,被邹衍辩倒,从此失去了平原君的信任。
公孙龙因白马非马说而闻名。
他认为,白是指颜色,而马是指马的外形。白和马是两种不同的事物。
白的颜色加上马的外形,就构成了白马。白马是由颜色和外形构成的复合概念。
因此,白马与仅仅具有外形的马,是不一样的。
即,白马非马!
如果你还是觉得难以理解,那么可以类比一个例子。
比如:1+2=3,显然2和3是不同的,2显然不是3。
因此推断:白+马=白马,显然马和白马也是不同,所以白马不是马。
如果不理解“白马非马”的真正含义,就会感觉这个观点十分荒谬。
以此类推,我们可以得出许多相似的论断。
例如:
黑猫不是猫!
绿叶不是叶!
好人不是人!
这些一听就让人忍不住要反驳的论断,确实有违我们生活中的经验常识。
韩非子就曾经在他的著作中,嘲讽公孙龙“白马非马”的观点。
他说一位提出“白马非马”的雄辩家,骑着一匹白马准备通过关卡时,却被征收了马的通行税。
其实,公孙龙想要表达的意思是,表示单一属性的概念,与表示复合属性的概念是不同的。
而复合的概念,可以拆分为单一属性的概念。
为此,公孙龙还提出了“离坚白”的论点。
公孙龙认为,白色是人们对石头的颜色感知,坚硬是人们对石头的触觉感知。
白色和坚硬,都是个体共同拥有的属性,却不是个体所独有的。
比如除了石头,天鹅是白的,雪也是白的。
石头是坚硬的,但是铁也是坚硬的,骨头也是坚硬的。
因此,“坚”与“白”,在认知上是可以分离的。
这就是所谓的“离坚白”。
在古希腊,也有许多类似公孙龙的辩论家。他们的思想逐渐发展成了逻辑学这一个巨大的体系。
然而,在中国古代公孙龙等名家的思想,却被视为诡辩,遭到人们的唾弃,渐渐被遗忘。
因为不合常理,白马非马的理念,2000多年来,总是第一时间就被人们误解,而彻底否定。
或许,这就是名家没落的根源,也是中国哲学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