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的北京亚运会有多不容易?荣耀背后的那些看不见的重量
9月23日晚,第19届亚运会在西子湖畔盛大开幕。随着钱塘江畔的主火炬塔“钱江潮涌”的点燃,中国人民向世界奏响了一曲盛世华章。这场开幕式不仅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美丽和繁荣,更为亚洲和世界的未来注入新的希望与激情。
镜头拉回33年前的唐古拉山脉,亚运圣火从“世界屋脊”历时一个多月燃至北京。1990年9月22日,我国承办的第一次亚运会在北京拉开了帷幕。
这是一场倾举国之力的艰难的盛会
1984年,我国凭借纪录片《北京风光》一举击败竞争对手日本广岛,获得了第十一届亚运会的主办权。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举办的第一场综合性的国际体育赛事。如此大的规模和体量,让当时GDP仅为美国十分之一的中国饱受质疑。
困难再多也要迎难而上!这不仅仅是一场体育盛会,更是一场凝聚民心的盛会,是一场展现改革开放后中国实力的盛会,是一场自证,也是一场宣示!
资金筹措
喊着“全国人民都是东道主”的响亮口号,全国人民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北京菜农们尝试着种起了国外的蔬菜,保供亚运;新疆的青年们开着车,敲着锣,义卖亚运奖券;藏族同胞们连夜赶制几十丈长的哈达,献去北京......
当年的亚运会一共花费21.37亿元,中央财政给了8.5亿,剩下的十多亿缺口,愣是通过你一分,我一毛给凑齐了。
场馆建设
钱是凑齐了,场馆建设呢?能如期完工吗?时任北京亚运会工程总指挥、北京市副市长张百发立下军令状:“如果亚运会工程不能如期完工,我就从北京最高的京广中心顶楼跳下去!”
有了这样的豪言壮语,6万多名建设者不分昼夜,凭着心中的一股子劲,16个新建场馆、17个改建场馆,46个修缮场馆愣是提前一年全部完成。50万平方米的亚运村和100多万平方米的居民住宅区也提前半年顺利竣工。
主题曲和吉祥物
“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我们亚洲,河像热血流……”一首《亚洲雄风》火遍大江南北,成了无数人对亚运会最浓烈的记忆。其实这首歌并不是当时亚运会的主题曲,而是宣传曲,真正的会歌是施光南谱写的《燃烧吧!火炬》。这首歌最初名为“亚洲雄狮”,徐沛东作曲,张藜填词。后因“雄狮”这个具体意象不太适合,调整成了“雄风”。
歌曲是由刘欢和韦唯分开录制而成的。刘欢录了一遍又一遍,总觉得缺了点什么,徐沛东见状买了半打啤酒,喝完酒,刘欢立马找到了感觉,这才有了我们后来听到的版本。韦唯则是在接到徐沛东的电话后,一口答应,前后仅花了一小时,就顺利录完。
除了歌曲,另一个被大家记忆至今的便是吉祥物“盼盼”。“盼盼”是由长春电影制片厂美术设计师刘忠仁以四川流浪熊猫“巴斯”为原型设计的形象。1984年,一只雌性大熊猫因竹子大面积开花而饿肚子,外出觅食却意外落水,最后漂流至宝兴县,被农民救出并得名“巴斯”。2017年9月,巴斯在福州去世,享年37岁。
最初设计中,熊猫举着火炬,后来改为举金牌以突出体育赛事,并命名为“盼盼”,寓意着亚运会带来和平、友谊和卓越成绩的期望。亚运会期间,“盼盼”的形象持金牌奔跑几乎每天都出现在全国媒体上,征服了全国人民并赢得了亚洲人的喜爱。
火炬的传递
西藏念青唐古拉山下,14岁的藏族少女达娃央宗点燃引火棒,将那一捧源自西藏唐古拉山脉的亚运圣火,传递给了给体操王子李宁。经过一个多月的长途跋涉,最终由我国的第一位奥运冠军许海峰、跳水奥运金牌获得者高敏以及女排名将张蓉芳共同点燃了主火炬。
傲人的战绩
90年的这届亚运会,有37个国家和地区的体育代表团共6578人参加,代表团数和运动员人数都超过了前10届亚运会。中国体育健儿在这次盛会上共夺得183枚金牌、107枚银牌、51枚铜牌,位居金牌榜和奖牌榜首位。
那届亚运的首金,由我国女子举重选手邢芬在44公斤级别的较量中斩获。游泳运动员沈坚强一人包揽5金,并打破多项纪录。17岁的邓亚萍初出茅庐就取得了3金1银的佳绩......仅仅6天,中国就实现了金牌数量破百的傲人成绩。
从1990到2023,国人关于亚运会的记忆跨越了整整33年。33年间,我国一路高歌猛进,经济、文体、政治等方方面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火种得以延续,梦想一路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