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不值钱的20个古钱币,看看你收藏的“宝贝”是不是上榜了?
中国古钱币中价值较低或不值钱的品种主要集中在铸造量大、存世量多、品相普通或文化/历史价值未被市场认可的品类。以下是综合整理出的常见低价古钱币(按历史时期分类),并附简要说明及市场情况:
1. 秦半两
特征:圆形方孔,钱文“半两”,流通范围广。
价值:普通品市场价仅几元至几十元,因存世量大且品相普遍较差。

2. 汉代五铢钱
特征:西汉至隋代长期流通,铸造时间长、数量庞大。
价值:普通版别市价多在10元以下,仅特殊版别(如隋五铢的“凶钱”)因历史背景略有溢价。

3. 宋代普通铜钱
特征:北宋至南宋铸造量极大(如北宋年铸量达数百万贯),钱文多样(如元丰、熙宁、崇宁等)。
价值:普通宋钱市场价普遍低于10元,仅特殊版别(如九叠篆“皇宋通宝”)较珍贵。



4. 明代洪武通宝
特征:明初铸造,避讳“元宝”字样,仅用“通宝”。
价值:普通品相价格在几十元以内,因存世量大且铸造粗糙。

5. 清代通宝(普通版)
特征:包括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等年号钱。
价值:普通品相市价多在10-50元,仅雕母、母钱或特殊局(如宝福局)较值钱。


6. 清代光绪元宝(普通铜币)
特征:机制铜元,各省局大量铸造。
价值:普通版别市场价约10-100元,仅稀见省份(如安徽、奉天)或样币价值较高。

7. 宣统通宝
特征:清代末代年号钱,铸造时间短但存世量仍较多。
价值:普通品相市价约20-50元。

8. 民国开国纪念币(普通版)
特征:双旗图案,各省大量铸造。
价值:普通铜币市价约10-50元,银币(如孙小头)普通版也仅数百元。

9. 四川铜币
特征:民国时期四川军阀滥发,面值混乱(如当五十、当百)。
价值:普通品相市价约20-100元,因铸造量巨大。

10. 湖南省造双旗币
特征:民国初期铸造,嘉禾纹饰,发行量超百亿枚。
价值:普通版市价约5-30元。

11. 袁大头(普通版)
特征:袁世凯像银元,三年、九年、十年等常见版别。
价值:普通品相市价约500-1000元,远低于稀有版(如甘肃版、签字版)。

12. 坐洋、站洋
特征:清末民初在华流通的外国银元(如法国坐洋、英国站洋)。
价值:市价约200-500元,因存世量大且收藏热度下降。


13. 民国铜元(普通版)
特征:如“当十”“当二十”铜币,各省军阀滥发。
价值:市价约5-50元,部分劣质小钱甚至按斤计价。

14. 金圆券、法币(纸币)
特征:国民党统治末期恶性通胀导致滥发。
价值:除特殊版别外,多数无收藏价值,市场价极低。

15. 日本侵华时期伪政权钱币
特征:如伪满洲国硬币、汪伪政权纸币。
价值:因历史敏感性,市场认可度低,普通品相市价不足百元。

16. 清代私铸钱
特征:民间私铸的小型铜钱,工艺粗糙。
价值:无官方背书,市价通常不足10元。

17. 唐代开元通宝(普通版)
特征:唐代主流货币,铸造时间长。
价值:普通品相市价约5-20元,仅早期版或特殊背纹略高。

18. 明代崇祯通宝(普通版)
特征:明末经济崩溃时期的劣质钱币。
价值:市价约10-50元,仅跑马钱等特殊版别受关注。

19. 五代十国普通钱币
特征:如后周“周元通宝”、前蜀“永平元宝”。
价值:多数市价在50元内,仅稀见政权钱币较高。

20. 清代新疆红钱(普通版)
特征:新疆地区铸造的铜钱,文字独特。
价值:普通版市价约20-100元,因地域性强且存世量较大。

总结
以上钱币的共同特点是铸造量大、存世多、品相普通,且缺乏特殊历史或文化附加值。收藏时需注意:
1. 品相决定价值:锈蚀、缺损会大幅降低价格。
2. 警惕炒作:如袁大头、双旗币等曾被热炒,但普通版实际价值有限。
3. 关注特殊版别:如宋代九叠篆、清代雕母等稀有品仍有较高升值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