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的征信被查了几十次?
为什么你的征信报告会被查询了20、30次以上,导致征信受损,贷不了款,办不了信用卡呢?
今天给大家梳理梳理,避免入坑。
首先,来看下征信中心的收费标准解读文件。

机构查询费用
商业银行查询企业信用报告费用由每份40元降低至20元;查询个人信用报告基准服务费标准由每份4元降低至2元。商业银行包括:5大行、中信银行、招商银行、光大银行等。
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公司、消费金融公司、融资租赁公司、民营银行等10类金融机构,查询企业和个人信用报告实行优惠收费标准。查询企业信用报告收费标准由每份15元降低至10元;查询个人信用报告收费标准维持每份1元。
⑴同一用户30天内多次查询同一企业信用报告的,按查询一份企业信用报告计费;⑵1天内多次查询同一个人信用报告的,按查询一次个人信用报告计费。
解读:查询客户征信报告,商业银行2元1次,金融贷款公司1元1次,约等于不要钱。
他们深谙大数法则,客户来了,不管三七二十一查了再说,筛选下来100位顾客,60位能贷到款吧,利息收入岂是1元查询费能比拟的!
所以,各平台千方百计的想获得你的授权,从而查询报告。可能只是一条短信链接,或者一个按钮“同意”,稍不注意,就“被查询"了。
不明贷款链接,千万别点!!
个人查询费用
个人柜台查询自身信用报告,每年前2次免费,自第3次起每次收费10元,不得另行收取纸张费、打印费等其它费用。
个人通过互联网查询自身信用报告免费。
各地征信查询网点应在显著位置公示个人查询自身信用报告收费标准和有关规定。对每年3次及以上的查询,应提前告知查询人收费事项,征得查询人同意后提供查询服务。征信中心应创造条件进一步增加个人柜台查询自身信用报告免费次数。
解读:个人查询报告,相对于机构查询,影响会小一些。个人查询并不能体现资金需求与否,不会降低银行审批权重。但是,1年内最好别超过3次,2次是正常范围。
有伙伴会问了,那我一次也不查,总可以了吧?
NO,NO ,NO
不管有没有资金需求,每年得查询1次。因为,现在社会每个人都没有隐私可言,大数据把每个人的信息搜集的很全面,万一遇到别有用心的人,通过你的身份去贷款、办信用卡盗刷等,莫名背黑锅真冤。
别以为盗刷那些只是新闻里出现的桥段,现实生活中许多公司已搜集到的顾客信息,完全可以办到。只是违法成本太大,属于金融诈骗罪,除非遇到特殊情况,否则不会这么做。
但是,自己的性命,怎么能让别人在手里拿捏呢?
规范要求
各商业银行、小微金融机构等征信系统用户,不得违反规定自定收费项目,将征信查询费转嫁给被查询对象,增加被查询对象负担,也不得要求被查询对象自行提供其信用报告。要采取措施促进小额贷款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小微金融机构接入征信系统。本通知自2025年8月1日起执行。此前凡是与本通知不符的规定,按照本通知规定执行。
国家发展改革委2025年7月31日
总结:关注自身征信健康,有信走遍天下,无信寸步难行。
养成以下几点好习惯:
1、不明广告别乱点2、合理贷款按时还3、定期查询自身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