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央嘉措——神王,情圣,诗人
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仓央嘉措,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原名洛桑仁钦仓央嘉措,生于1683年,3月1日。1697年被认定为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同年在布达拉宫举行坐床典礼。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2月25日,五世达赖罗桑嘉措圆寂,他的亲信弟子桑杰嘉措为了继续利用五世达赖的权威,密不发丧,向外界宣布五世达赖已入定,静居高阁,不见任何人。当前一切事务由第巴(藏王)掌管,而此时的第巴正是桑杰嘉措。为了避免日后真相败露,桑杰嘉措在此刻也抓紧时间开始寻找转世灵童。西藏南部门隅纳拉山下,这里地处偏僻,安定,且大多数人信奉红教,在这里选出转世灵童,诞生一个黄教教主,既容易保守秘密,又容易扩大黄教势力。于是,一名叫仓央嘉措的农奴之子被选中为转世灵童。
康熙三十五年(1696),康熙皇帝从准噶尔部的俘虏中得知五世达赖已经圆寂,目前西藏一切事务由桑杰嘉措掌管,十分愤怒,致书严厉责问桑杰嘉措,桑杰嘉措一面向康熙皇帝认错,一面抓紧迎接转世灵童仓央嘉措。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仓央嘉措被选定为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此时仓央嘉措已经14岁。当年九月,在前往拉萨的途中,途径浪卡子县,认五世班禅罗桑益喜为师,剃发受沙弥戒,法名为罗桑仁钦仓央嘉措。同年在布达拉宫举行坐床典礼,成为六世达赖喇嘛。
在布达拉宫仓央嘉措受到严格的监督,学经修道。仓央嘉措五岁开始学习文字,七岁时开始学习佛法,八岁时开始学习《吐谷拉》,《诗镜注释》。
在布达拉宫期间,由于第巴桑杰嘉措掌握实权,仓央嘉措虽有达赖喇嘛之名,却并无实权,只是作为傀儡的存在。他在生活上受到禁锢,政治上任人摆布 ,因此而内心抑郁。由于仓央嘉措出身红教,红教教规并不禁止僧侣娶妻生子,但现在由于身处黄教,且黄教教规严禁僧侣接近女色,更不能娶妻生子,对于这各种繁文缛节,他难以接受。从仓央嘉措写的诗歌当中就 不难看出,他对自由与爱情的向往。他的著名诗歌曾写到“住进布达拉宫,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萨街头,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相传仓央嘉措在入选达赖之前,就有一位青梅竹马的意中人,恩爱至深。在进入布达拉宫之后由于对教规的反感和对情人的思恋,他就经常微服夜出。一次他将自己的情人带回自己的寝宫,由于第二天一大早下雪,铁棒喇嘛发现了脚印,循着脚印来到了仓央嘉措的寝宫,派人将他的情人处死,并将仓央嘉措关闭了起来。这个浪漫的传说最终以悲剧告终。
在这个时期,西藏政局动荡,政治矛盾极其尖锐。桑杰嘉措与拉藏汗的矛盾最终演变为一场战争。早期,黄教为了取得西藏统治权,联合蒙古四部之一的和硕特部,击败了当时执政西藏的藏巴汗及噶玛噶举派。但和硕特部在取胜之后长期屯驻在当地,黄教与之实力相差悬殊,五世达赖圆寂后,桑杰嘉措便开始了与和硕特部的斗争。
康熙四十四年(1701年),由于矛盾日益激烈 ,桑杰嘉措决定先下手为强,他秘密派人在和硕特部拉藏汗的饭菜里下毒,无奈阴谋被揭露,拉藏汗大怒,调集大军击败藏军,杀死桑杰嘉措。并致书康熙皇帝,奏报桑杰嘉措谋反,六世达赖仓央嘉措沉迷酒色,不理政务,请求贬废。于是康熙皇帝下旨:“拉藏汗因奏废桑杰所立流失达赖,诏送京师”。
关于仓央嘉措是否真的在押解前往京师的途中死亡,一直被后人所争议。总结下来一共有四个说法。
传说一:仓央嘉措在押解进京途中,病逝于青海。
传说二:仓央嘉措在进京路上被政敌拉藏汗秘密杀害。
传说三:仓央嘉措被康熙皇帝囚禁于五台山,抑郁而终。
传说四:好心解差将仓央嘉措释放,他在青海湖边成为了一个普通牧人,度过余生。
还有流传最广的一种说法,来自蒙古喇嘛阿旺多吉所著的《仓央嘉措秘史》和《琵琶音》。其中写到仓央嘉措独自前往内地的峨眉山等地朝圣,之后又去了后藏,印度,尼泊尔,甘肃,五台山,青海,蒙古等地,最后在蒙古阿拉善旗,以此为驻地,长期在青海,蒙古等地活动,于乾隆十一年(1746年}圆寂。
纵观仓央嘉措短暂而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爱与恨,苦与乐,行与思,感与悟,是对他最好的诠释。仓央嘉措一生都表达了他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仓央嘉措是藏族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驰名中外,在藏族文学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对藏族人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敢于写出自己的行动,内心的感受和生活理想,突破宗教对人性的束缚,大胆地向传统势力提出挑战,表现出了极大的勇气。这也充分显示出来了他对于负心背离的怨尤和对爱情生活的热切渴望与真挚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