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子香不是漫山遍野丁香花,来认识下这个充满中国味的异域香料
原创不易,文字也有产权,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如果您喜欢有关三农,农业、种植技术、农村生活等,那请点击右上角的关注!依农会把我了解的、学到的、看到的持续分享给大家。
这个香料
丁子香、丁香、鸡舌香、公丁香、母丁香、南丁香等都是它的名字
因此即便是卤肉锅中常见的“五香”之一,即便是入药典上药方的传统中药,众多的名称叫法还是让丁子香成为了大多数人心中熟悉而又陌生的香料。
这个香料
2000多年前古人就已开始利用,当前又被广泛应用于食品、日化、医药、工业、农业等行业中,却是来自异国番邦且现阶段我国仍未进行大面栽培的异域香料。
作为一个农业人,出于个人喜好,依农对于香料作物情有独钟
丁子香的经历虽不像胡椒那样跌宕起伏,也比不上沉香那般珍贵,但是它有自己的味道。
为了让大家对丁子香有一个深入的了解,接下来依农带大家走进你知道和你不知道的丁子香。
“你说你最爱丁香花,因为你的名字就是它,多么忧郁的花,多愁善感的人啊.......”
丁子香真不是那漫山遍野的丁香花
相信大多数朋友都能哼唱出这首《丁香花》,这其中也定有不少的朋友会认为此处丁香即为丁子香,但其实他俩并不是一种植物。
有这种误解也不为过,因为我们生活中常把“丁子香”称为“丁香”,“丁子香”这个学名反而少被提及。另外依农看到有的植物科普文章中也会把丁香和丁子香的身份张冠李戴,这就更易让人混淆。
那么要深入了解丁子香,咱就先把此丁香和彼丁香区分一下。
从科属和用途上看,丁子香为桃金娘科蒲桃属多年生热带常绿乔木植物,是重要的药用(2005年入药典)和香料植物,熟悉蒲桃属植物的朋友看到丁子香的科属后,一定会想到该属的另一个“明星”作物——莲雾也叫水蒲桃(下面有丁子香的鲜果图片,果实形状特别像没长开的莲雾,要不它两是近亲呢)。而丁香为木犀科丁香属多年生温带灌木或小乔木,是重要的园林观赏植物(民间说丁香也可入药,但药典中查不到它),丁香属有30多个种,我国原产的有20多个,均具有较高的观赏性。简单地概括一个中用一个中看。
丁香属白丁香花
从区域分布来看,丁子香主要分布于热带地区,原产于印度尼西亚,我国南方海南、广东等省份也有栽培,在我国北方地区不适宜生存。而丁香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温带地区以及亚热带温度较低的高海拔地区。那么如果从生存环境上看丁香花代表忧郁的话,那丁子香代表的就是火辣。
从树体高度看,丁子香树体最高可长至20米左右(成龄树平均株高10米左右),而丁香则要矮上很多,至高也就长到5米左右,在丁子香面前就是个漂亮的小侏儒。
从叶片上看,丁子香叶片革质呈长椭型,一般情况下长度大于宽度。而丁香叶片虽也是革质但叶片没有那么厚,呈卵圆形,一般情况下宽度大于长度。
从花、果实上看,丁子香的花期在1——2月份,聚伞花序,一组有三朵花,花萼肥厚、花瓣为淡紫色;果期在6月份左右,果实多为红色或深紫色。而丁香的花期在4月左右,直立圆锥花序,花萼小,花色因品种不同可见多种颜色;果期6——10月左右,果实相较于丁子香果实要小。
了解完了丁子香与丁香的不同,接下来咱再给丁子香分分公母。
丁子香虽分公母,但也是母子同袍
对香料丁子香有所了解的朋友们大多知道丁子香有公丁香和母丁香之别,但是这个公母是怎样分的有些朋友可能就不大了解了。
首先明确一点,螃蟹虽分公母但丁子香树真的没有公母之别,那么咱看来看丁子香香料是丁子香树上的哪一个部位。
依农相信即便是大家真的不知道丁子香香料是丁子香树上的啥,但只要见过干质的香料,就能从上图中找出对应的部位,不是花就是果。
丁子香树上的花果,有着如下的生长经历
植株现蕾后花蕾初始为白色,然后慢慢转为绿色,花未开放前花蕾会转变为红色,这时就可采收了,红色花蕾就是公丁香。而花开放后所结的红色或深紫色果实就是母丁香。
如果把花比作果实的母亲,那公丁香和母丁香就是同袍之下的“母子关系”。
干质的丁子香香料是由花蕾和果实干质而成,花蕾晒干后被称为公丁香(看它那样,瘦不拉几一副受虐待的样子,叫它公丁香不亏),果实晒干后被称为母丁香(胖胖壮壮,凸显家庭地位)。
公丁香和母丁香除了长相形状不同之外,在所含成份上也有不同,主要体现在丁香油的含量上,公丁香的丁香油含量要远高于母丁香,另外各种芳香物质的种类和含量上也有所区别。
简单来说就是公丁香更辛辣些即可入药也可作香料食用,而母丁香多作药用,少见作为香料使用,这也是国人少见母丁香的原因。
了解以上内容后,基本上再谈丁子香时,就不会有那么多误解了,那接着再看
充满中国味道的异域香料
前中文依农就已经就已经提到丁子香是原产于印度尼西亚的异域香料,我国古时或有零星引种种植,但依农未找到文献记载。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才对其进行小规模的引种种植,但当前国内所需丁子香仍依赖进口。
对于农作物而言有大用没有种原因很简单,适生环境的问题(当然还包括经济效益因素,不是分析作物发展,本文不谈),丁子香是热带植物,畏寒、怕旱、不耐风,这就极大的限制了国内的种植发展。
那异域香料何来中国味道呢?
首先丁子香虽原产于印度尼西亚,但是最早文字记载却是出现在我国汉朝时期。在我国丁子香最早在我国被唤作“鸡舌香”,最早被用于清新口气,据相关文献记载汉朝时番邦来贡,臣子参见时多会口含丁子香(据依农推测口含的丁子香应该是母丁香的切片),以期香气掩盖口气表达尊重。
也就是说,丁子香算是我国最早的口气清新剂,在现代我们会说一句:“是你的益达”,而在汉代怕是要说上一句:“是你的鸡舌香”。
其次丁子香在我国古代被开发出了各种用途,除作为“口香糖”,丁子香在古代主要还有两种用途。
其一是入药,说句玩笑话保障古人能吃、不易直接吃、不太好吃就入药的原则,丁子香被写进了古代各大药学典籍,当然现代医学证明丁子香确有药效至于药性功效依农不懂所以不谈。
其二是作熏香,古代达官贵人、文人雅士有喝茶、聊天、作诗品香的习惯,因此“进口”的丁子香也被做成了熏香,但是直接燃丁子香的味道可想而知,估计古人受不了,因此才把丁子香做成了合香。
再者丁子香参与了那一份卤肉味道,不否认依农是一个吃货,甚爱那一口卤肉香味,因此这个中国味在依农看来最重要,丁子香是卤肉时必不可少的香料,去腥提味,它成了卤肉的灵魂之一。
蒲桃属丁子香
以上就是依农对于丁子香的一些杂谈,不算科普的科普吧,只是希望大家对其有一个简单的认识和了解。最后谈谈当下的丁子香吧,当下丁子香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其提取物上,多个行业中对其提取物均有一定的利用,比如说依农所在的农业,当前丁子香的提取物丁子香酚,已作为生物农药被广泛利用于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中,为助推农业的绿色健康发展砥砺前行。最后的最后,愿这个来自异国他乡的丁子香,在各行各业更显“中国味”。
#谷丰计划#喜欢有关三农,农业、种植、农村生活等类型的文章,那请关注、点赞@依农看天下会把我了解的、学到的、看到的持续分享给大家。
赘述不详,欢迎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