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过打杂的,离过婚,其貌不扬却能娶到徐帆,冯小刚到底有何魅力
冯小刚这个名字在娱乐圈算是如雷贯耳,他的作品多次获得重量级的奖项,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大导演,很多人了解他,正是因为他导演这个身份。
不过你知道吗,在没有成名前,冯小刚的工作可不是导演,而是美工设计,实则就是个打杂的,再加上其貌不扬,一眼看过去就是个再普通不过的打工人。
就是这样的他,却吸引了女神徐帆的注意,还不嫌弃他离过婚,冯小刚身上究竟有什么魅力?
01、父母离异,进入部队
1958年,冯小刚出生在北京一个非常普通的家庭,家中的孩子除了他还有一个姐姐,所以一家四口在吃穿方面都比较节俭。
富有富的享受,穷有穷的过法,父母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养育两个孩子,一家人也算是其乐融融。
不过这一切在冯小刚6岁那年戛然而止,父母离异了。
在这之前,父母就频繁吵架,给幼小的孩子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伤害。
冯小刚的母亲是一位尽职尽责的女性,她害怕前夫照顾不好孩子,便将两个孩子都留在了身边。
想想就知道,一个女性靠着微薄的薪资,养活两个孩子,过得该有多艰难。
幸好姐弟俩都十分体恤母亲,姐姐年龄较大,就帮着母亲收拾家务,减轻母亲的负担;
冯小刚年龄小,能做的事情比较少,但他十分听话,很少会调皮捣蛋,不给母亲增添麻烦。
随着孩子越来越大,花钱的地方越来越多,母亲的工资终究难以负担两个孩子的花销。
那段时间,母亲整夜睡不着觉,为钱的事情发愁。
姐姐想了又想,艰难地下了一个决定,她不读书了,辍学打工分担母亲的压力。
母亲的辛劳,姐姐的付出,让冯小刚早早地学会了懂事,他能做的就是好好学习,将来回报家人。
读书期间,冯小刚的成绩名列前茅,这让母亲和姐姐十分欣慰,所有的努力都是有意义的。
高中毕业后,一家人在弟弟的学业问题上产生了分歧,姐姐和母亲都认为冯小刚应该继续学习,在那个年代,家中能有一个大学生是多么荣耀的事情。
可是冯小刚不想读大学,念大学意味着还需要一大笔学费,他不想让家人为自己继续操劳了。
在双方相互僵持之际,一个消息带来了新的选择。
当时军队正在招收新兵,冯小刚觉得去当兵也是个不错的选择,既可以为国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部队中还能学到不少东西。
这个想法得到了家人的支持,她们说服不了冯小刚继续学习,那去当兵也不错。
就这样,冯小刚开始了自己的军旅生涯。
有上进心且愿意为之努力奋斗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发展得不错。
冯小刚有一个特长——画画,进入部队之后,他也没有放弃练习,反而靠自己的艺术天分进入了北京军区文化单位。
部队文职是一份非常吃香的工作,事少待遇好,是很多人求之不得的工作。
冯小刚满怀雄心壮志,多次参与了部队文艺晚会的筹备工作,领导和同事对他的评价非常高,还凭借这些成绩获得了提干。
02、进入电影圈
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军旅生活只持续了两年时间就结束了,冯小刚遗憾告别了部队,开始自己打工人的生涯。
他在部队从事的是文艺工作,转业后也想往这方面发展,因为在部队小有成就,他以为自己的工作也会很顺畅,没想到刚入社会就碰了一鼻子灰。
他的第一份工作是美工设计,这只是说得好听,其实他根本没有接触到一点实际的工作内容,每天就是在单位端茶倒水,处理一些杂事,说白了,就是一个打杂的。
新人嘛,多做一些事无可厚非,可时间一长,冯小刚就知道这份工作他不能长做,没有前途,于是他开始寻找其他的机会。
一次偶然的机会,冯小刚邂逅了郑晓龙导演,他知道自己等的机会来了。
他一直在郑晓龙身边打转,混娱乐圈的都是人精,哪能不知道他有什么心思。
看冯小刚身上还是有点东西的,郑晓龙决定拉他一把,将他推荐到北京电视艺术中心工作。
郑晓龙导演是冯小刚成名路上的贵人,他不仅给冯小刚引荐工作,还将京圈大佬王朔介绍给了他。
王朔大家都知道他是什么人吧,京圈有名的作家,编剧,他的作品运用了很多调侃手法,在幽默中揭露了社会现实,冯小刚早期的作品深受他的影响。
1991年,冯小刚参与了王朔《编辑部的故事》这一项目,负责编剧的工作,这是中国首部电视系列喜剧,谁也不知道这个项目能不能成功,观众是否能接受这种电视风格。
不过即使前途未知,几个青年还是坚定地干了下去,他们反复琢磨剧本,其中王朔担任主编剧的工作,冯小刚负责了大约六七集的内容。
一开始,团队中的其他人看不起冯小刚,“一个不起眼的美工,能做好编剧这么重要的工作吗,不会因为这一个人拖累整个团队的工作吧。”
他们想将冯小刚逐出团队,是王朔的强力担保,才让他继续做了下去。
冯小刚是个争气的,内心憋着一团火,发誓一定要做好这个项目,让这些人刮目相看。
现实有时比剧本更具戏剧性,冯小刚身上上演了一场啪啪打脸的戏码,不是他被打脸,而是那些曾经看不起他的人被打脸。
剧本完成后,团队马上就要进入紧张的拍摄工作,结果不知道是谁突然将剧本弄丢了。
没有剧本还怎么进行拍摄,就在整个团队急得团团转的时候,冯小刚说:“我可以将剧本复述出来。”
这可是一整个电视剧的剧本,不是什么短篇课文,冯小刚真的能做到吗?
事实证明,他做到了,在他的紧急救场后,往日那些看轻他的人,终于改变了对他的看法,冯小刚凭实力获得了他人的尊重和认可。
《编辑部的故事》一播出就火遍全国,所有参与这个项目的人都打响了名气,冯小刚在电影行业才算是真正站稳了脚跟。
趁热打铁,1992年,他与郑晓龙再续前缘创作了《大撒把》,并一举拿下最高奖项之一的金鸡提名。
这对冯小刚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大的肯定。
除此之外这部电影对冯小刚还有另一个重要的意义就是徐帆也出演了这个作品,两人通过这部电影正式相识。
03、尴尬相识,一见钟情
冯小刚与徐帆的第一次见面其实并不愉快。
虽然《大撒把》这部电影是由徐帆出演的,但在看成片之前,冯小刚并不认识她。
直到导演将成片剪辑出来,邀请主创人员一同观看时,两人才正式碰面。
在观看影片的过程中,冯小刚一直皱着眉头,他跟坐在一旁的葛优吐槽:“都挺好,就是这女主找得不行。”
谁知葛优并不搭腔,而是掩着嘴小声说道:“女主徐帆就坐在你后面。”
当场被抓包说别人坏话,冯小刚这辈子都不想体验第二次了,真的是太尴尬了。
尴尬的同时,转头回望徐帆的那一瞬,她如冰山美人般高冷的容颜却深深地印在了冯小刚的脑海里。
他开始了对徐帆的魂牵梦萦,可徐帆却因为这件事并不怎么喜欢冯小刚。
冯小刚的态度有了180°的惊天大反转,他悄悄地向周围人打听徐帆的消息。
得知徐帆刚和王志文分手,目前还是单身状态。
冯小刚顿时春心萌动,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
彼时的冯小刚有妻子,两人还育有一个可爱的女儿,所以面对冯小刚暗戳戳的追求,徐帆并不来电。
她刚结束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在短时间内并不想开始一段新的感情。
再加上对象还是曾经看不上自己的冯小刚,徐帆就更加不愿意了。
“从各种层面上,咱两都不合适。”徐帆直接地表达了自己的拒绝。
大概得不到的就是最好的,她的拒绝并没有让冯小刚放弃,反而让冯小刚开启了烈女怕缠郎的模式。
生活中,冯小刚对她嘘寒问暖,时不时还约饭送花给徐帆惊喜。
事业上,冯小刚邀请徐帆成为自己的女主角,拍摄电视剧《一地鸡毛》。
在1994年,这部剧的男主陈道明早已声名大噪,而徐帆只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演员。
两人在咖位上完全不匹配,如果没有冯小刚的坚持,徐帆根本不会有和这样的实力派演员合作的机会。
紧接着在剧组的朝夕相处中,她和冯小刚的交流越来越多,也慢慢了解了对方的为人,两颗心的距离不断被拉近。
失恋让徐帆觉得是她自身不够好,才会被放弃;再加上和颇负盛名的男演员一起合作,害怕会拖了对方的后腿。
而冯小刚会鼓励她,找出她的优点并不断放大。
可以说时冯小刚在徐帆最不自信的时候,帮她重新树立了信心。
这些润物细无声的温暖举动一点一点打开了徐帆紧锁的心门。
一起出席金鸡奖晚会,冯小刚挽着徐帆春风得意地向周围人炫耀,“这是我女朋友。”
徐帆在一旁笑颜如花,并不反驳。
1999年,冯小刚与前妻张娣协议离婚,同年,与徐帆正式领了结婚证,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婚礼。
如愿抱得美人归的冯小刚在后来的自传中这样回忆他和徐帆的结合,“鲜花终于插到了牛粪上。”
然而鲜花徐帆却从心底里觉得,冯小刚才是他生命里的一道光。
她也不止一次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表示,“冯小刚是我一辈子的恩人,他在关键时刻领养了我的心灵”!
04、尊重与陪伴才是幸福的秘诀
在娱乐圈工作和普通的打工人生活不一样,尤其是剧组人员,他们常常需要出差,没有固定的上下班时间,有时甚至日夜颠倒,在这种情况下,家人的理解与支持非常重要。
冯小刚与徐帆,他们一个是导演,一个是演员,对彼此的工作内容十分熟悉,也往往更能理解对方,照顾对方。
2000年以后是冯小刚的事业上升期,他一年到头几乎没有休息的时间,回到家就是累得往沙发上一瘫。
徐帆没有工作时,就会在家主动地照顾冯小刚,后来冯小刚多次在公众场合感谢妻子的照顾与付出,“徐老师每件衣服洗完后,必定会烫一遍,袜子绝不让我穿到第二天。”
是徐帆的精心照顾,才有了人前有模有样的冯小刚。
2002年,冯小刚的白癜风症状越来越严重,已经从身上蔓延到了脸上,白花花的一片,看着十分骇人。
在娱乐圈工作,还是要注意形象问题的,徐帆就陪着丈夫积极治疗。
医生叮嘱他们,一定要注意好休息,按时吃药。
可作为当红导演的他哪能停下脚步,病情反反复复,一直没有彻底好转。
而且,据医生所说,白癜风有一定的几率会遗传给下一代,这让一直想拥有孩子的徐帆苦恼不已。
冯小刚如果能积极配合治疗,还是有痊愈的可能性的,可这势必会对他的事业造成一定的影响,错过了这个黄金时期,以后再想爬起来可就没这么容易了。
徐帆理解丈夫的雄心壮志,她尊重丈夫的事业,只好放弃生孩子这个计划。
徐帆的牺牲,冯小刚全都看在眼里,他也不忍心让妻子孤单度日,于是两人商议要领养一个孩子。
其实冯小刚自己是有孩子的,前妻为他生了一个女儿。
他原本想让徐帆抚养自己的亲生女儿,但考虑到身份问题,冯小刚最终还是没有开口。
冯小刚考虑的问题很现实,也体现出了他对徐帆的尊重,他没有将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徐帆身上,让她接受自己的亲生孩子。
徐帆确实很喜欢小孩子,只是她对继女来说,有着身份上的冲突,两人不可能和真正的母女一样相处。
领养一个孩子就不一样了,孩子还小不懂事,徐帆可以毫无顾忌地将自己的母爱倾注在她身上,双方的感情会在相处中逐渐加深。
最终,他们收养了一个女孩儿,取名朵儿。
进入50岁,徐帆也没能有一个自己的亲生孩子,她养育朵儿长大,在她身上花费了不少心血,朵儿也是个乖巧懂事的孩子,让徐帆体验到了当一名母亲的快乐。
这么多年过去,在她心目中,朵儿已经和亲生的孩子没有什么区别, 冯小刚也视这个孩子如己出,徐帆高兴,他就开心,一家人过得和和美美。
回过头来看,徐帆能选择和冯小刚在一起,一点也不奇怪。
虽然冯小刚曾经干过打杂的,长得其貌不扬,还有过一段婚姻,但是这些都不能遮挡他身上的闪光点。
作为导演,他能挖掘徐帆身上的长处,还能给予她事业上的帮助;
作为丈夫,他尊重妻子的意愿,能站在她的角度考虑问题,还能全心全意对待徐帆收养的孩子。
一段婚姻的长久存在,需要的是夫妻二人的共同经营。
徐帆也曾说过:“婚姻是需要两个人共同呵护的。”
在她和冯小刚的爱情与婚姻中,两人都做到了理解与尊重,陪伴与扶持,共同维护这段关系。
只有双向奔赴的爱才能迎来完美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