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一聊我国古代的“国之大事”——“戎”

聊一聊我国古代的“国之大事”——“戎”

中国有 5000 年悠久历史,在五千年的社会发展中,也发生过很多次对部队的检阅。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指国家的公祭仪式,“戎”是国家的军事行动或战争。阅兵仪式,既是“祀”,也是“戎”,是当之无愧的国家大事。

最早有记载的检阅发生在大禹时期。《左传·哀公七年》中记载"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后汉书》中也记载了大禹"至于涂山之会,诸侯承唐虞之盛,执玉帛亦有万国。是以山海经称禹使大章步自东极,至于西垂,二亿三万三千五百里七十一步"的禹与诸侯会盟举行的盛大阅兵场面。在涂山之会上,士兵们手持各种用羽毛装饰的兵器,伴着乐曲,走着队列,载歌载舞给首领们观看。这应该是我国最早的阅兵。士兵们手执兵器,载歌载舞,这既是一种祭天的仪式,又威武的展示了华夏祖先们雄壮的军姿,表达了对远道而来的南方各部落首领的欢迎。

“孟津观兵”是历史上第一次有组织、大规模的阅兵式。商代末年,周国逐渐强大,天下三分已得其二。当时商纣王无道,武王姬发积极筹划灭商,决定进行一次军事演习,以了解自己的号召力和军事状况。公元前1048年,周武王为了试探各诸侯国对伐纣的反应,同时也为了展示自己的军事力量,特意在河南孟津举行了大规模的阅兵仪式,史称"孟津观兵"。武王率大军至毕原文王陵墓祭奠,然后向朝歌前进,最后于天下诸侯会于孟津。这次阅兵聚集了天下八百诸侯,通过展示军事力量,武王发现天下各诸侯国对周人的军事实力非常敬畏,诸侯都表示愿意听从周的指挥,灭商已有充分的把握。于是在阅兵后,周武王不断积蓄力量,等待最佳时机,终于实现了推翻商纣的伟业。

春秋时期的各个诸侯国也经常举行阅兵,各国通过阅兵检查部队实力,与其他国家进行结盟,实现战略目标。顾炎武先生在《军制论》中对当时诸侯们的阅兵进行了总结:“五年一阅,汰其赢,登其锐,而不必世其人”,也就是说通过检阅,淘汰老弱残兵,补充新生力量。这种阅兵制度是每五年一次,在《春秋》中也多次记载。当时的阅兵式前半部分是展示军事训练成果和演习检阅,后半部分是进行田猎,十分的威武。比如鲁桓公六年秋八月,举办过一次盛大的“大阅”,这场阅兵式也被《左传》、《公羊传》等史书大书特书,应该规模很大,鲁桓公还因为超越了定制而被孔子委婉的批评。孔子认为鲁桓公这次阅兵的目的是"盖以观妇人也",鲁桓公阅兵的目的,是为了取悦他心爱的女人,所以不足仿效。

秦朝的阅兵虽然记载不多,但我们可以通过秦始皇的兵马俑得以再现秦朝阅兵的盛大场面。秦始皇兵马俑仅一号俑坑,便有8000多个兵马俑,是一个以战车和步兵相间的主力军阵。兵马俑中,有三列步兵俑面向东方,每列68尊,是军阵的前锋;后面接着战车和步兵相间的38路纵队构成军阵主体;俑坑南北两侧和西端各有1列分别面南、面北和面西的横队,是军阵的翼卫和后卫。为我们呈现出一个2000年前的古代大军阵。从兵马俑中可以看到秦军那种披坚执锐,军容严整,气势雄伟,势不可挡的威严气势。兵马俑是以现实中的秦军阅兵式为基础而创作的,也是研究秦代军事的丰富的实物资料。

汉朝每年都会进行阅兵,时间基本上安排在秋季,称为“秋射”。阅兵时,往往由皇帝亲阅,由专门的都试郎担任阅兵总指挥。《史记》中记载了汉文帝有一次检阅周亚夫的细柳营的过程。细柳营是名将周亚夫统领的部队,在当日的阅兵式上,将士们军容齐整,令行禁止,连检阅部队的汉文帝都要按照部队的军令进行检阅。汉文帝的马车以军营的规定的速度缓缓而行,统领部队的周亚夫不需要下马拜见汉文帝,只按军队的礼仪陪同汉文帝进行检阅。事后文帝对周亚夫十分欣赏,认为他治军严谨,是当之无愧的大将之材。这次阅兵也称为“细柳营阅兵”,是古代阅兵史上的一段佳话。

三国时诸葛亮治军极严,方法也很独特。诸葛亮设计了一套“八阵图”供士兵们操演。强化战士们之间的配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八阵图”既是军阵,又是检阅的阵型。“八阵图”是平时诸葛亮训练士兵的方式,也是一种合成战术的演练,可以通过“八阵图”的检阅,培训部队的纪律性和战斗力,也是部队整编、调整的依据。

隋唐之后,阅兵成为各个王朝训练士兵和检验训练成果的重要方式。在冷兵器时代,军事训练注重阵形之间的配合,对于部队的骑术、弓马水平、标枪水平和军事训练的思想都有着严格的规定,而阅兵就是检验成果的最佳方式。每年秋季,王朝都要举行阅兵式,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有雄才大略的君主都十分重视。这时的阅兵有着完善的机制和流程,对士兵们的要求十分严格,是检测军事训练质量的一种重要手段。

公元954年,周世宗柴荣在进攻北汉之前,在开封北郊举行过一场著名的阅兵式。柴荣吸取了之前高平之战时周军将不用命、士不能战的教训,决心整顿军队。他说:“兵在精不在众,宜一一点选。精锐者为上军,怯懦者任从安便,庶期不用,又不虚费。”

在阅兵之前,柴荣命赵匡胤募天下壮士"选取优者为殿前诸班",组成了一支威震天下、无比强大的禁卫军。为了严肃军纪,将"挟私断杀平民"的将领郝光庭以"弃市"处决。这支禁军由赵匡胤、张永德指挥,在出征前的阅兵式上,六万禁军军容齐整,战马飞驰,旌旗招展,士兵们山呼万岁,士气高涨。柴荣在高坛祭天,宣读征讨北汉的诏书,士兵们群情高涨,果然一战成功。

明朝永乐十九年三月,明成祖朱棣在北京怀来进行了一次规模庞大的阅兵式,共有10万士兵参加。阅兵式上"五军营"、"三千营"、"神机营"精锐相继表演骑兵包抄、步兵突击、步骑合击等项目,从全国其他地方调来的"土狼兵"、白杆兵演练了步兵劲弩齐射、长枪步兵刺杀训练等"军事科目",整个阅兵活动持续了整整一个月,来"观礼"的国家达27个之多。这次阅兵在周边各国引起巨大反响,许多小国被大明的军威倾倒,与中国的友好关系一直绵续到明末。阅兵不仅是宣示国家实力的手段,也是扩大国家影响力的重要手段。

清朝入关后,规定每隔三年在南苑围场举行一次"大阅",用以检验八旗兵的训练情况和战斗力。乾隆四年十一月,乾隆皇帝在南苑检阅八旗兵将,八旗将士各着红黄蓝白等本旗阅兵礼服分阵排列,号角高扬,军旗猎猎,一眼望不到尽头,场面极为壮观。

据《清史稿》记载:“(乾隆)躬御甲胄,乘马出,试射,连发七矢,皆中的。兵部堂官奏请阅阵,上亲阅队伍,兵部堂官前引,总理大臣、满洲大学士、内大臣侍卫前引后扈,皆擐甲乘马”。

在宫廷画家金昆、郎世宁等人绘制的《大阅图》上,我们也可以看到乾隆皇帝穿戴盔甲,骑着高头大马,腰着佩刀,挂着弓箭的英姿,也能盾到数万士兵列队齐整,威武庄严的军姿。

阅兵不仅是为了炫耀武力,而是为了振奋士气,弘扬崇武精神,提升军队战斗意志。所以阅兵会从古到今都受到重视是一样的——那就是阅兵能体现一个国家的国威、军威和综合国力,最能积聚军心、民心。一次成功的阅兵,实质上是一种成功的政治仪式,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最感荣光、最感振奋、最为神圣的庄严的盛典。历来被认为是展国威、扬军威的最佳方式。

相关推荐

​广西防城港自驾游十天后写出的攻略,游玩心得

​广西防城港自驾游十天后写出的攻略,游玩心得

145

广西防城港自驾游十天后写出的攻略,游玩心得 前言:春节前夕我们一家自驾到广西防城港市旅游了十天,这是我们第一次到防城港,每天都在查询攻略,路线,但还是踩了一些坑,下...

​民事上诉状(模板)

​民事上诉状(模板)

98

民事上诉状(模板) 上诉状怎么写? 你知道怎么写一份上诉状才能让二审法官快速地找到争议焦点? 本文通过一起房屋合同纠纷的上诉状教你不请律师也能自己写上诉状。 民事上诉状...

​解放战争:太原战役

​解放战争:太原战役

81

解放战争:太原战役 (公元1948-1949年) 太原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华北我军和国民党阎锡山部队之间进行的一场战争。1948年6月至7月,华北我军进行了晋中战役,歼敌74000余人,解放县...

​香港无线(TVB)电视剧(第172-174)大盘点

​香港无线(TVB)电视剧(第172-174)大盘点

130

香港无线(TVB)电视剧(第172-174)大盘点 今天继续给大家分享香港无线(TVB)电视剧大盘点(第172-174部),小编码字不易,希望各位看官们能关注、点赞、转发、留言讨论。 172.《赤...

​从上天到下海 揭秘停用18周年香港启德机场

​从上天到下海 揭秘停用18周年香港启德机场

89

从上天到下海 揭秘停用18周年香港启德机场 图:从上天到下海 揭秘停用18周年香港启德机场 1998年7月5日晚,服务香港73年之久的香港启德机场结束载客飞行。7月6日凌晨飞机完成转场至...

​游资列传之欢乐海岸二

​游资列传之欢乐海岸二

174

游资列传之欢乐海岸二 之前的文章分析过欢乐海岸目前的席位,总共有七个席位或者分仓,这次回顾欢乐海岸的操作特点,早期欢乐海岸的操作风格和近期的操作风格是截然不同的。...

​普京:为祖国而战 (中译文)

​普京:为祖国而战 (中译文)

50

普京:为祖国而战 (中译文) 我国近代著名的翻译家、教育家严复先生曾对翻译提出过“信、达、雅”的标准。必须强调,我不懂俄语,因而本译文是参考观察者网、凤凰网等多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