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尾鱼怎么钓?大师分享一套“绝招”,非常实用

黄尾鱼怎么钓?大师分享一套“绝招”,非常实用

最近一段时间,各大中小水库里的人,

都热衷于钓一种鱼:黄尾鲴!

怎样钓黄尾鲴成了最近的热词!

长期以来,人们从黄尾鲴嘴型特征的角度分析,

对其索饵方式始终持这样的观点,

即由于黄鲴鱼口裂小,口裂上长下短,以下颌角质边缘刮食,吃食轻微。

如果钓灵,在钓饵未吸进嘴的那一瞬间,

上口裂就已经碰到子线,故导致假信号多。

这一分析,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那就是黄尾鲴索饵时的身姿及索饵方式。

大家也许了解,黄尾鲴的食性较杂,

主要以天然水生昆虫、浮游生物、底生硅藻、绿藻、兰藻等为主,是池塘水库的清洁夫。

而上述食物大多与水底的泥土混合,或埋于水底的泥层之中,

或粘附在岩壁上,这就导致黄尾鲴索食时不能像其他鱼类,

如鲤鱼、鲫鱼那样贴着水底的地面保持与地面水平的泳姿到处觅食,

而只能以与水底地面保持一定的角度,

或垂直的泳姿不停的啃食地底下的食物,

其扁平细长的体型也为它以这种泳姿索食提供了先天的条件。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在垂钓黄尾鲴时,假信号多的原因了。

原来是黄尾鲴索饵时是以头部触地觅食,

其身躯是与水底地面保持一定的角度,

并不断的摇摆尾巴保持平衡,而假信号正是黄尾鲴尾部触碰主线,

或黄尾鲴游动形成的涡流搅动主线摇晃,

并在浮漂浮力和铅坠重力的作用下,

使钓组不断的顺着水底陡坡上移或下移所产生的信号。

由于钓组的不停移动,拉动钩饵也在水底不停的移位,

而黄尾鲴也不断的调整身姿追着钩饵啃食,

当钩饵一旦被吸入嘴中,这就给正在上升的浮漂一个反作用力,

出现了一个微小的下顿动作。

在实际垂钓黄尾鲴过程中,还有个现象也让众多的钓友百思不得其解,

即中鱼有相当部分不是被钓上来的,而是被钩上来的。

而且钩的部位大多是黄尾鲴的尾部和腹部,

正中肛门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让人哭笑不得。

如果我们从黄尾鲴索食时所持的身姿来分析的话,

也就明白了为什么常常会出现这种情况。

有人认为是窝里鱼多抢食所致,起竿时偶然钩住其中的一条。

其实不然,钩住的那条就是正在啃食钩饵黄尾鲴,

之所以被钩住,也正是它在啃食钩饵时的身姿与垂直水底的主线形成了0角度,

且尾部的朝向也正是主线的方向,

当其在不停的啃食的时候,或有一个产生下顿或上升的信号,

钓者迅速起竿,钩饵顺着黄尾鲴尾部的方向快速的向上,

期间双钩在子线的带动下向上飘动触碰到了黄尾鲴的腹部或尾部,

并在向上作用力的作用下刺入鱼身。

正确认识钓对象鱼的索饵方式,对改进和提高施钓方式和技艺有着重要的意义。

我们以往对黄尾鲴的索食方式的认识是不是存在误区,值得广大钓者反思。

三月初,在紧水做了一鱼窝。之后,隔一差三的施钓。

起先也是以以往的方法垂钓,空钩调四,挂钩平水或一目,钓三或四目。

尽管吃口频频,其漂象却多为轻轻的往上送标,

即便有顿口,也是极其微小,既要紧盯漂象,起竿又要迅速及时,

一天下来,真的是眼花腰酸,渔获也不甚理想,好累好懊恼。

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几日后,我想起前不久在论坛上有关钓黄尾钓组组合和钓法的帖子。

其钓组的组合异处在于短子线(5——7厘米)。

钓法的异处是无钩调3或4目,挂钩调平水或没水;

施钓时,将铅坠上提(离8字环约20——30厘米),钓3或4目,

此时钓组在水底的状况是钩饵及子线的部分或全部卧底。

漂象依然是有个缓慢的上送,然后一个下顿。

其优点是假信号减少,“顿口”明显,上鱼基本上是钩入正口。

按此钓组和钓法,鄙人作钓了几日,虽吃口真实,

但还是要抓那个下顿动作,且假信号还是有。

一日,到了午时。虽有吃口,但真实有效的吃口却不多,人也累了。

我就将原来钓3目调到8—10目,心想就钓死口,钓几条算几条,不求鱼只求轻松。

然而见证奇迹的时候就这样发生了。

此时,假动作几乎不见了,其漂象偶有轻轻的往上送1—3目,

然后就是一个大幅度的匀速下沉,或是直接一个大幅度的匀速下沉,

而且都是正口,钩刺入深。

约4个小时,渔获21尾,单尾大的有8两。

之后,时不时的午时出发,钓个四五个小时,

均按此法施钓,渔获都在20尾以上。

在水库的陡坡,黄尾索饵的身体姿态是头触底,

尾部斜着向上并不停的摆动,漂象经常看到的轻轻且不断的上送,

大多为黄尾索饵时尾巴触碰主线,或尾巴摇摆形成涡流致主线抖动,

在浮漂浮力和铅坠重力的作用下,拖动铅坠和钩饵顺着陡坡上移。

由于因黄尾尾部的触碰主线或涡流搅动主线,

黄尾刚要吸入钩饵,钩饵在黄尾索饵动作的作用下又移动了,

故它就不停的追逐饵料,反应到浮漂上就是不断的慢慢的上升,或慢慢的下沉。

而下顿的动作也就是它追逐到钩饵时,

为不使钩饵再次移动的一个快速的吸入的一个动作在浮漂上的漂象。

如果钓5目以上,此时钓组在水底的状态是钩饵、子线、连接环,

甚至主线的一部是横卧水底,钩饵离垂直水底的主线就有了一定的距离,

黄尾索饵时,其尾部就不易触碰到主线,

黄尾索饵游动造成的水流对主线影响也不大,故假动作几乎很少,

且钩饵也几乎是顺着陡坡静静的停留在一个位置,

这就大大的方便黄尾索饵,当它吸入钩饵后,

不致同类或其他鱼类抢食,就会快速的游离,

故反应到浮漂上的漂象就是匀速的大幅度的下沉(上浮的情况极少)。

二是短子线(0.6号,5——7厘米)的作用就是提高钓组的灵敏度,

以弥补钓顿的不足。如果子线过长,入水后就会呈弯曲状,

当黄尾吸入钩饵后,反应到浮漂上信号就要比短子线的钩组慢,

甚至入水后还会折返到垂直水底的主线附近,

而短子线几乎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基本上是平直的卧于水底。

三是不易惊动窝里的鱼。这样的钓顿法,黄尾可以稳稳当当的吸食,

吸入钩饵后游动,带动浮漂匀速下沉,

此时提竿,无需抓顿口那样突然有力,而是顺势的提竿,

由于平卧水底的线组较长,提竿后就有一个缓冲,

不致使黄尾突然的受惊,当它明白被擒,

此时黄尾已离底有一定的距离了。

以往抓顿口,钓者是精神高度集中,目光紧盯浮漂,突然见到顿口,

本能的就会猛的起竿,黄尾在原地突然被钩住,

也会本能的激烈挣扎,这就势必惊动窝里的鱼群。

四是这一钓法让钓者轻松了许多。

钓时,不必紧盯漂象去抓那只有半目或一目,

甚至是一个轻轻的不甚明显的微小的下顿,且一有风浪就更不易抓口。

而此钓法,虽要看住漂象的变化,但不必紧盯那个顿口,

只要黄尾有吃口,一般情况下都是较大幅度的下沉,

且不是一下沉就起竿,可以待其下沉3目以上再起竿也不迟,

有时候甚至是没漂也能稳稳当当的中鱼,且大都为正口,钩刺入都较深。

即便有些风浪、暗流也无碍,因为露出水面的浮漂目数较多,

非常显眼,下沉动作也是如此。

在具体垂钓中,打窝后,先以3—4目施钓,搓大饵。

当发现有吃口了,即调高目数致6—8目,改拉饵,

并不时的以包食的方法施以几竿,做补窝。

漂微动大致可不理,且往往是黄尾索饵后准备游离的前兆。

如果,漂微动后久不见漂大幅度下沉,

则提竿换饵时稍用点力,因为当窝里黄尾不多时,

单个黄尾往往会将钩饵含在嘴里,

在原地停留悠然的吸食,此时起竿偶有意外的收获。

钓黄尾鱼用什么饵料好?

钓黄尾鱼可以用:

50%九一八野战篇+30%野战蓝鲫+20%速攻2号,

然后再加3%黄尾开口诱,饵水比是1:1.

这款饵料状态很好,可搓可拉。

它的味型对黄尾鱼的诱惑力极强,

即使在黄尾鱼不开口的情况下,

只要闻到这个味道,就会忍不住大口吞食。

想钓黄尾鱼的钓友真的可以尝试一下。

相关推荐

​AI+概念的扩散:医疗AI模型的核心逻辑是数据

​AI+概念的扩散:医疗AI模型的核心逻辑是数据

104

AI+概念的扩散:医疗AI模型的核心逻辑是数据 前言 几家AI+医疗公司的基本信息 今天比较忙,原因是,自己在医药方面的储备不足——需要迅速的补齐。所以,这篇文章是自己学习的一...

​关于新西兰的13个有趣冷知识,你知道多少?

​关于新西兰的13个有趣冷知识,你知道多少?

179

关于新西兰的13个有趣冷知识,你知道多少? 新西兰(英语: New Zealand ),是一个位于太平洋西南部的岛国,全国由 南岛、北岛 两个大岛和 斯图尔特岛 及其附近一些小岛组成,首都...

​抗日英烈之西北马家军马秉忠

​抗日英烈之西北马家军马秉忠

76

抗日英烈之西北马家军马秉忠 民国时期,马家军是西北地区的地方武装,也是民国历史中存在最久的军阀派系,而且战斗力也特别强悍,就连红军的西路军都吃过马家军的大亏。 说起...

​非公企业如何开展党建工作?

136

非公企业如何开展党建工作? 非公有制企业如何开展党建工作,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课题。非公企业党建开展得有声有色,对推动企业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

​一组详细的线描花卉教程,马住练起来~

​一组详细的线描花卉教程,马住练起来~

72

一组详细的线描花卉教程,马住练起来~ 一组详细的线描花卉教程,马住练起来~ 一组详细的线描花卉教程,马住练起来~ 一组详细的线描花卉教程,马住练起来~ 一组详细的线描花卉教...

​骂人三氧化二铁是什么意思?废物(含蓄的说人蠢)

​骂人三氧化二铁是什么意思?废物(含蓄的说人蠢)

103

骂人三氧化二铁是什么意思?废物(含蓄的说人蠢) 现在的网友们脑洞都非常的大,经常会有一些比较奇特的东西代表自己想要说的话,我们都知道骂人是很难听的,而大家骂人的方式也是...

​如何用古文优雅的怼人(一)

90

如何用古文优雅的怼人(一) 1:原文:你这么厉害,咋不上天呢? 古文:阁下何不乘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汝乃天骄,何不上九霄) 2:原文:你不要脸,我能怎么办。 古文: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