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关之战——决定中国命运的大决战
山海关之战地图示意(时间为阴历)
概述:
山海关大战是1644年(清顺治元年,大顺永昌元年)清摄政王多尔衮率八旗军与明总兵吴三桂合兵,在山海关内外击败李自成大顺军的重要战役。此战的胜利开启了清朝朝入主中原,征服南明政府与大顺、大西等政权,建立了全国的统治。
时间:公元1644年5月下旬,大顺永昌元年 清顺治元年
背景:公历1644年4月25日上午,李自成率大军由德胜门进入皇宫,终于推翻了统治276年的朱明王朝。
李自成进入北京城
多尔衮闻李自成大顺军已攻取京师(今北京),明朝已亡,遂采纳明降将洪承畴建议,决意于4月9日率兵八万经密云(今属北京)、蓟州(今天津蓟县)一带南下,直趋北京。由攻明转为与李自成争夺全国的统治权。
吴三桂率兵四万原驻守宁远(今辽宁兴城),阻止清军径入山海关。在大顺军直逼京畿时,吴三桂奉命率兵进关入卫京师,行抵丰润(今属河北),闻京师破,崇祯帝自缢,遂折返山海关。
明末农民战争
李自成乃令明降将唐通领兵八千赴山海关招降。吴三桂反复思虑后决意归顺,率军离山海关进京,行至半路时,遇从北京逃出的家人,得知父吴襄在京遭农民军拷掠,爱妾陈圆圆被夺占,于是顿改初衷,打着为崇祯帝复仇旗号,拒降李自成,还师山海关,袭击唐通部。
李自成闻讯,即召文武大臣商讨确定征抚兼施。在唐通一再告急求援时,李自成于四月十三日(阳历5月18)命刘宗敏等率兵约十万(一说六万)向山海关进发。
兵锋直指山海关
为争取吴三桂,携明朝太子朱慈烺和吴襄随军同行。
吴三桂料不能敌,遂遣使致书多尔衮求援。清军在翁后(在今辽宁阜新境)遇吴三桂使者,遂改道从连山、宁远一线日夜兼程,疾趋山海关。清兵自四月初九(5月14)出发,四月二十日(5月25),清兵抵连山(今葫芦岛市连山区),吴三桂一再催兵,清兵知李自成军迫近山海关,日夜急行,一日夜疾行二百余里,共行军十三日。
大顺军进至关下
李自成对清军情况不明,于四月二十一日(5月26)才抵达山海关下,在石河西岸与吴三桂部成对峙之势。山海关北依角山,南傍渤海,城高墙坚,外筑罗城、翼城互为犄角,易守难攻。
山海关关城
李自成向吴三桂发出最后通牒,遭到吴三桂的拒绝。于是,李自成一面令唐通、白广恩率军二万插入一片石附近,准备断敌退路。另一方面,令其余主力向西罗、北翼和东罗城一带发起猛攻。吴三桂军凭借着城防和火器上的优势,对大顺军进行了殊死顽抗,双方均死伤惨重。大顺军人数优势,形成对吴三桂的包围之态。
如今的一片石关(九门口长城)
辽宁绥中一片石关
当晚,清军进至山海关外15里处一线集结。
守军除吴三桂部外,还有山海关总兵高第部一万、乡勇约三万人。
吴三桂以主力列阵于西罗城石河以西一线,阻止大顺军攻关。双方激战于西罗城附近,守军为摆脱困境,诈降诱大顺军数千人抵近城垣,在城上突发火炮。大顺军死伤甚众,被迫后撤。
大战山海关
大顺军与吴军激战
在北翼城,大顺军利用居高临下地形,猛攻城垣,激战至翌日黎明,迫守军一部投降。但因其他各城未下,大顺军未能进据罗城。
入夜,唐通部在一片石被清军击败,余众退入关内。经一日激战,多尔衮已知大顺军虚实,遂采用以逸待劳、后发制人的慎战之策,欲待大顺军与吴三桂部连战疲惫时,突出奇兵,一举取胜。
5月27日凌晨,清军进至离山海关城仅二里余。
吴三桂见情势危急,率轻骑数员冲出重围、飞奔至关城东二里的威远堡清军营垒,跪降于多尔衮。
多尔衮当即“赐坐赐茶,面谕关门为第一功”,吴三桂表示:“倘若清军不愿助山海关明军,我也不愿返回山海关督战,李自成大军必在攻陷山海关后,一鼓作气攻向清军!”云云;多尔衮见吴三桂归顺非诈,接受吴三桂的请求,多尔衮令吴三桂按满洲习俗剃头,许诺将皇太极女建宁公主嫁给吴子吴应熊。并偕和硕英郡王阿济格、多罗郡王多铎率劲旅八万,分别从南水门、北水门、关中门进入关内,令吴三桂部系以白布为号任前锋。
5月27日拂晓,清兵已来到山海关门前。吴三桂亲自骑马出城迎接,正式向多尔衮投降。清军入关。
上午8时许,吴三桂军艰难支撑,据守北翼城的一支吴三桂军向大顺军投降,多尔衮在欢喜岭的威远台上观战,下令清军从南水门、北水门、关中门三路进关。
大战山海关
山海关防御体系
今天的秦皇岛市山海关
山海关老龙头(重建)
大顺军因攻坚一昼夜未能夺关,乃改取野战,自角山至渤海投入全部兵力,布一字长蛇阵,成决战架势。多尔衮以吴三桂部为右翼迎战,重兵则鳞次列阵于渤海滨大顺军阵尾薄弱处,待机出击,告诫各部不得急进。大顺军向吴三桂军紧逼,令旗左右挥动,来回冲杀。吴三桂因有清军压阵,顽强抵御。
此时大风突起,扬尘蔽天,不利于不熟悉山海关地理的大顺军,双方展开肉搏,大顺军不顾伤亡,把吴三桂部团团围住,血战至中午,双方均已疲惫,损失甚众。
决战
多尔衮见势,急令阿济格、多铎各率2万精骑,乘风势、挥白旗,对阵直冲大顺军。万马奔腾,飞矢如蝗,大风渐止,疲惫的大顺军见清军骤至,猝不及防,阵脚渐乱,伤亡惨重。未尾申时初(15点后),李自成的大顺军溃败,刘宗敏中箭伤,大顺军死者数万;牛金星在北京未领军前来支援李自成,也是大顺军败战原因之一。
李自成立马小岗阜上督战,宋献策突然对闯王说:“执白旗的骑兵不是关宁兵,必是满洲兵,大王赶快回避。”李自成见败局已定,急令余部且战且向永平方向撤退。当天,多尔衮封吴三桂为平西王,命他作先导,一路追杀,直扑京城。
闯王观阵
当清军追至范家店,李自成杀吴襄以泄忿,并将他的首级悬挂在高竿上示众,回师京城后又杀了吴家老少三十余口。
仓皇登基
公历1644年6月3日,战败的李自成回到北京仓皇登基,在武英殿举行登基典礼,封妻高氏为皇后,派丞相牛金星至天坛代为祭天。
事件脉络
1644年6月4日凌晨,大顺军火烧皇宫,退出北京,经山西撤往西安。
6月5日,多尔衮进入并定都北京,清朝入主中原。
6月19日,在明朝残余的大地主、大官僚、大军阀的扶植下,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称帝,年号弘光。
9月20日,顺治帝驾车由盛京出发,迁都北京,沈阳成为陪都。
10月6日,张献忠在成都称帝,改元大顺,建立大西政权。
公历1644年10月30日,顺治帝去天坛祭天,又举行了一次登基大典,以示他今番是天下的皇帝。从此开始了大清国作为全国性政权的新纪元。
闯王结局
公历1645年6月,李自成在湖北通山县九宫山被乡兵袭杀。另说李自成脱逃削发为僧,名奉天玉和尚,在湖南省石门县夹山寺出家,
又说李自成隐居到甘肃兰州,不过都是发生在1645年的事情了。
李自成作为中国的皇帝,应从1644年6月3日登基算起至1644年10月30日顺治登基结束,历时149天,李自成逃离北京,向西安撤退。自攻克北京前后仅四十二天。
郭沫若在甲申三百年祭中写到:
假使初进北京时,自成听了李岩的话使士卒不要懈怠而败了军纪,对于吴三桂等及早采取了牢笼政策,清人断不至于那样快的便入了关。又假使李岩收复河南之议得到实现,以李岩的深得人心,必能独当一面,把农民解放的战斗转化为对种族之间的战争。假使形成了那样的局势,清兵在第二年决不敢轻易冒险去攻潼关,而在潼关失守之后也决不敢那样劳师穷追,使自成陷于绝地……
顾诚评断山海关之役:“李自成等大顺军领导人,在一片凯歌声中滋长了骄傲轻敌的思想,对于随着明王朝的土崩瓦解而必然出现的满洲贵族的武装干涉,缺乏清醒的估计。这首先表现在,大顺军渡河东征时调集的兵员不够,又在各战略要地分别驻军,使兵力进一步分散。”“他们的行动却给人一种强烈的印象,似乎在他们心目中明、清之战是‘前朝’的事情,自己并没有同清方交恶,完全可以井水不犯河水,各自安心过日子。”
历史意义
山海关一役,在中国历史上地位相当重要,是清朝入关的关键一战。此役确认了是大顺还是大清来取得中原的统治地位,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三百年的走向!
资料来源:头条百科
侵删.